近代时期紫砂壶艺术的成就

「近代时期紫砂壶艺术的成就」
自清末至20世纪上半叶,紫砂壶上开始印有陶器店号的标记,紫砂壶的生产更为商业化,而壶上的刻铭也更专业化了。当时流行复古的风尚,秦汉瓦当、汉泉及西周彝器铭文的拓本,经常用于紫砂壶上的饰纹中。20世纪初,紫砂壶、器多次参展、参赛,并获得多个国际博览会金奖,从而刺激了该行业的工艺发 展。这时期的制壶名家以程寿珍、冯桂林为代表。 
辛亥革命以后,宜兴芳桥开明人士周文伯为振兴紫砂业,亲自到蜀山访贤,复兴陶业。得知宜兴川埠上袁村的前清秀才邵咏棠善于紫砂行业,即聘为利用公司经理,管理紫砂壶的制造,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行设店,扩大经营业务。1915年该公司的产品荣获巴拿马国际赛会头等奖,获奖作者为程寿珍。继后利用公司改名利永公司。1926年,紫砂壶、杯、碟在美国费城世界艺术博览会、1930年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参展、参赛,并先后获金奖、银奖。当时利永公司还在蜀山创办了陶工传习所,招收20名紫砂艺徒,由邵云儒传授紫砂壶陶刻技艺,并逐渐形成了一支陶刻专业艺人队伍,由著名艺人程寿珍、范大生担任制坯技师。后来的著名紫砂艺人冯桂林,就是这批艺徒中的佼佼者。
程寿珍 
程寿珍((1857年一1939年),自号“冰心道人”,是近代勤劳多产的名艺人之一,师承其继父邵友庭。他所制掇球壶最负盛名,曾多次获国际奖。掇球壶犹如大、中、小三个圆球叠垒,稳健丰润,端正完美,口盖紧密,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头等奖后,有“价随声高”之誉。程寿珍壶的早期作品,壶底一般为“冰心道人”四字篆印。
1937年一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宜兴窑场,给紫砂业带来一场深重的灾难,艺人流散,行业衰落,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为一度被誉为“紫砂英才”的冯桂林。 
冯桂林
冯桂林((1907年一1945年),自号卷翁,宜兴宜城镇人,是江苏省立陶器工厂蜀山“陶工传习所”首批艺徒中的高材生,满师后成为紫砂工艺一代名家。冯桂林待人诚恳,勤奋好学,又讲信用,当他一满师毕业,就受到同行的好评,各窑户都聘他制坯。他在宜兴吴德盛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坯,声望尤高。 冯桂林在继承紫砂传统工艺基础上,走出了传统,他计创作了许多新壶,如:竹根壶、上松段壶.、上圆竹段壶、二友壶等等。传世的名作还有福寿蟠桃壶、龙头玉环壶、佛手壶,凡壶把梢上刻有“卷翁”印记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冯桂林不愧为紫砂名手,一代英才,在杭州汪庄两年,创作了许多新品,之后回到家乡宜兴,又受吴德盛之聘,制壶均用“金鼎商标”作印记。冯桂林在当时紫砂同业公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性格温雅,为同行做事,从不表功,人品高尚,不仅精于壶艺,还能塑造观音、佛像、紫砂香炉及三脚蛤蟆等雕塑作品。壶艺精湛,名传遐迩,但生不逢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他不幸病故前墅,年仅39岁。
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之间,紫砂壶艺为了应付厂大市场需求,精心制作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相应地减少了,但大量生产之中仍间有名家名壶出现,像程寿珍、冯桂林、俞国良、范大生等都是 近代名家。此外,还有陈光明、范鼎甫、陈少亭、汪宝根、汪宝 等艺人,也为紫砂工艺作出贡献,并有传器存世。 
20世纪初期主宰宜兴紫砂壶生产的并非文人雅士,而是上海的一群工商业者,在上海,天津,无锡和杭州等城市都有很多专营宜兴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陈鼎和、吴德盛、铁画轩、利用公司和葛德和。所有的店铺都在宜兴订货而且每间店铺都有自己的艺人从事纹饰紫砂壶的工作。有部分店东本身还是擅长书画的,能亲自奏刀、刻上书画铭文。这这时期的紫砂壶最少印有两个印记,即陶工名字和店号,壶身装饰也有两个名字,其一是店东,另一个是雕刻纹饰者。装饰手法上承19 世纪初期风格,摹刻名画和不同书体两者并兼。碑版和钟鼎文摹刻盛行,而秦汉时古钱和瓦当的图案亦不少。
在20世纪20一30年代,一些上海商人为满足宜兴紫砂壶收藏家的需求,想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们邀请宜兴名手到上海制造鹰品。制造这些“杰作”的时间并无限制,三月或五月不等,务求精益求精。因此,陶工们可以创作一些精品,其质量远胜于他们供应宜兴和上海各陶器公司的素坯。这些陶工、艺人包括蒋燕亭、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蒋蓉。据悉二蒋和裴氏三人都曾仿清初以制象生器的大家陈鸣远的作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