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

 关于朱泥泥料: 所谓原矿朱泥是指将朱泥矿破碎后用一定目数(通常是40或60目的筛、80目已极少)筛子筛分后加水和制并陈腐而成,不加任何其它物质。
而冲浆泥料通常是用杂质比较多(也就是不够纯度)的矿料先炼成所需要的目数砂粉,之后冲入很细的泥浆(通常是200-300,目),这样就会利用细浆来掩饰所有杂质。还有的为使泥料烧成后显得红润并加入少量的铁红粉。
凡是炼泥中有冲浆或加了铁红粉的朱泥就不能称之为原矿朱泥了。原矿炼制的泥料和冲浆炼制泥料的最大区别就是:原矿通粉的泥料在一种标明目数的泥料中,比所标明的目数再小细的沙粉都有(如:60目里面就包含有60.1、60.2、乃至200、300目的)。
而冲浆炼制的泥料在颗粒细度会出现很大的断层。冲浆的泥料表面上会出现砂『凸出』和『皱褶』的现象,『凸出』是因为冲浆的泥料颗粒有断层,60目的砂砾周围有200-300目的泥浆填补这些石子的间隙,由于在高温时熔点产生后,这些泥浆就会流动而填补间隙,冲浆的表面有『鼓砂』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皱褶』是因为有冲浆的在高温作用下收缩比例相差极大而导致的,而原矿朱泥通粉因各种粒径的都有就不会产生『凸出』和『皱褶』现象了。
 真朱泥壶的特点: 颜色呈现橘红色; 泥料不规则起皱,不仔细看不明显。朱泥系之高收缩本质或砂浆比率而呈现之皱纹,观壶表是平整的,但侧面细察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而自然之收缩感浮现浆面,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入水之后会变色; 过分的红艳,加了铁红粉; 泥料起皱,是规则起皱,壶嘴和壶把没有一样的纹路。因为在他还是泥胎的时候,就是烧壶之前用卫生纸包住身桶处理过了,这种又叫卫生纸纹路。



 历代最著名的朱泥原矿,在江苏宜兴境内,系由赵庄山嫩泥矿的底层“黄石黄”中之精华挑拣提炼而成,外观呈咖啡黑色,陶乃红锈色,朱红而不妖艳,使用越久越现古老气息,是濒临灭绝之珍贵名泥,更为古今文人雅士公认的朱泥中之极品!朱泥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显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之人神醉。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18%至25%,故一般成品良好率约为三成,有时更低。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现在不少朱泥壶,是红土混釉料加添加剂烧的。
       一般来说,原矿朱泥应具有以下特性:

1:朱泥和本山绿泥一样,含砂量极低(烧制后看不到颗粒,而红泥有明显的颗粒),这也是朱泥收缩比例大,难成型的原因。使以朱泥从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2:磁性重,结晶度高,敲之有铿镪之金属声,打碎后看泥的断面接近瓷器。

3:朱泥未烧制前泥料为桔黄色,如是红色,大多是添加了铁红粉。

4:烧成品都是呈现桔黄色中略微带红为主,经泡养后逐渐变红。

5:朱泥壶表面有皱纹也是一个判断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6:有些朱泥含铁很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有铁质析出,出现铁熔点。









朱泥壶,一壶难求,获之胜宝,这是玩壶界的一种奇异现象 那么,朱泥壶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泥料的珍稀和烧制的难度大。这与别的紫砂类有着贵族和平民的区别,拥有者就占有“珍、稀、奇”的优势。
第二,朱泥壶因壶小胎薄,质地坚硬,含氧化铁量高,蓄热能力较弱(对热能的消耗较少)热气的气势活泼外放,壶身的传热性能易受外在空气的影响,而易降温,故茶香容易发挥出来,茶叶中的苦涩味释出较少,茶汤显得鲜嫩清冽,茶味的喉韵有极圆滑的效果。而其它泥料的紫砂壶,壶体较厚,颗粒较大、较多,所以气孔率高,故而传热慢、蓄热能力较强,热气的气势内闭,茶味因茶叶过熟出现渥浊之质。未泡茶时,壶身及茶叶的温度,等同室温;而开水冲泡之后,壶身及茶叶都会消耗开水的温度;壶身厚,消耗的热能多,(若是壶身质地较松散,那麽水温会失去更多)泡茶的温度便达不到理想要求;当茶水,茶叶,茶壶三者温度一样时,因茶壶胎体厚,蓄热能力强,不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茶久泡其中,茶汤便有种煎煮一样的老味;甚至茶水倒出后,茶叶在茶壶里,也承受着高温的酷烫。
第三,朱泥壶泡茶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属性十分特殊。
第四,朱泥壶泡茶对时间之掌控要求很高,动作需轻快利落,是茶艺高手不二之法宝。最适合冲泡青茶系列之铁观音、单枞、乌龙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佳茗。
第五,朱泥壶受高温影响,壶身呈现一种特有的玫瑰艳红,像含羞少女,让人涶怜倾爱;养成后,晶莹剔亮,宝光四射;这是其它壶绝对没有的品质。潮汕功夫茶传人叶君,祖传泡茶技艺,能将一泡茶冲出“甜、酸、苦、麻”四种味道,笔者观察,除茶叶、水温、动作、外界条件外,重要的是他使用的是一把老朱泥壶;用其它紫砂壶泡,就达不到那种境界了。由此,可见朱泥壶对于茶人(茶艺师、茶客)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留言

熱門文章